得实公司的一个文化是尊重规则,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大部分规则面临怎样的情况?什么样的规则能够很好的执行?团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理念和文化?对这些问题有一些思考和感悟,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大部分规则面临的尴尬境遇
在很多公司,包括得实,我们都可能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每个公司都有很多规则和制度,规则放在一起都很厚,但是大部分规则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执行。不仅规则得不到执行,和规则背道而驰的行为却往往大行其道,就像在禁止吸烟的标志下吸烟现象并不鲜见。每位管理者在制定规则时都是雄心壮志,但规则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大都偃旗息鼓。规则得不到执行,甚至违反规则的行为大行其道,这不仅仅使制定规则的努力付之东流,也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组织的权威,影响了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为什么花了很大精力制定的规则得不到执行呢?
我们需要规则吗?答案是肯定的。有驾驶经验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一个交通繁忙的路口,当交通灯出现故障时,会发现什么现象?不是一路畅通,而是大塞车。红绿灯虽然给车辆的自由通行带来限制,但它建立了秩序,这种秩序保证了整体的效率。规则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大部分规则都面临尴尬境遇呢?
规则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习惯。改变人们固有的,甚至根深蒂固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改变自己的习惯已经很难,需要有二十一次的强化,改变别人的习惯就是难上加难。在中国,在建立习惯和工作秩序的时候,我们还受到文化的影响。海尔的张瑞敏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一天擦十遍桌子,这个工作安排能一直坚持下去。如果安排一个中国人一天擦十遍桌子,第一天会擦十遍,一个星期后可能每天擦五遍,两个星期后每天擦一遍,一个月后根本就不再擦了。文化的影响力,也使得规则的执行往往会因为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流产。
(二)两个成功执行规则的案例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曾制定过很多规则,不少规则都面临过尴尬的境遇。后来痛定思痛,在规则制定和执行方面更加谨慎了,有些规则居然执行的还不错。在此把两个效果不错的规则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生活中的,一个是工作中的。
先说说生活中的吧。我的一个孩子今年12岁,孩子在12岁的年龄,虽然还没有到出现叛逆的青春期,家长的话已经不像3-5岁时那么管用了。小孩参加一个兴趣班,每周末到奥林匹克中心学习击剑。孩子出发时很磨蹭,经常迟到。而我又是嫉“迟到”如仇的人,当自己和孩子一起迟到时,面对时老师非常尴尬。连续多次的催促和持续的迟到,使我下决心给孩子制定一个规则,从根本上解决迟到的问题。第一步我做的是和孩子沟通,先解决思想的问题。我让孩子算一个帐,迟到一分钟的经济损失。当算出来迟到五分钟带来的损失,可以买到自己平时喜欢的小物件时,孩子还是很吃惊的;我同时也指出,迟到不仅带来经济损失,对于老师是不尊重,对于课堂的气氛也是一个破坏,这样也给别的小朋友带来损失。说到这里,孩子从心里知道了,迟到是不对的。这只是制定规则的第一步,让规则取得道义上的正当性。当然,仅仅这一步是不够的。
我对孩子说,为了鼓励准时上课,爸爸可以每个月奖励五元的零用钱。但是,每迟到一分钟,罚款一元,让她自己考虑是否愿意接受?孩子考虑了一会,反复权衡了风险和收益,最后表示接受。到这一步,取得了孩子对规则正当性的理解和遵守规则的承诺,到此任务完成了一半。
第三步是沟通规则执行中的细节。例如,怎样界定迟到的时间?是以到奥体中心停好车,还是换好服装为准?最后确定,以换好击剑服装,进入训练馆门口时,爸爸手机上显示的时间为准;第二个问题,如果堵车了怎么算?沟通的结果是如果提前出发30分钟,即使出现堵车,也不算迟到;第三个问题,如何界定出发的时间?以进入电梯时的时间为准;第四个问题,如果因为爸爸出发时磨蹭导致延误怎么办?结论是爸爸必须先一步准备好。经过这一步的沟通,在规则执行中很多细节问题都得到确认了。
规则开始执行了。即使考虑的再细,在执行时也会出现考虑不到的地方。有一天在出发前,孩子躺在床在,说不太舒服。量过体温后正常,我问孩子,去吗?孩子说去。因为这么一耽误,迟到了8分钟。在回来沟通此事时,孩子说不能罚款,理由是如果我不去,不会挨罚,我很积极的去了,反而被罚是不公平的。在很多规则执行时,都会出现类似的特殊情况。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只要能根据情理,在双方能接受的情况下处理好,就会成为规则的补充。最后沟通的结果是,罚款一半,孩子也认可了,去和不去都是自己决定的,既然决定去,就需要遵守规则。
看到这里也许会想,制定和执行一个规则这么麻烦,值吗?从这个规则执行后,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孩子迟到的问题得到了杜绝,一个好的习惯建立起来了。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为被这个问题持续困扰并且一度很无奈的家长,我感觉所有为此的努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再举一个规则在公司执行的例子。参加影响力培训,听培训老师介绍了惠普公司实施的每周销售经理填写客户拜访信息的例子,感觉到这个系统非常好。每周销售经理填写一周拜访客户的信息,这些信息累计起来,对于销售经理个人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对于公司销售管理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如何在公司实施?我们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制定和实施这个规则。
首先,要确认这个规则是可以实施的,每个客户代表每周用来填表的时间不能很长,不能成为工作的负担。在设计表格的时候,是反复推敲的。表格设计好以后,由一个人试填几周,根据试填的情况不断对表格进行修改。在个人试填完成后,由两个办事处试填,对表格的填写、提交不断完善。经过几周的试用后,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规则是可行的。
在正式实施前,我们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做宣传工作,在每周一的市场运营例会上,介绍为什么要填写客户拜访记录,怎样填写。这种宣传沟通工作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了解这个规则,以及这个规则对公司的意义。在正式实施时,我们规定了对于晚提交和不提交的处罚措施。每个客户代表晚于周六17:00提交,给部门负责人计快乐基金一次。在执行初期,周末电话提醒相关人员按时提交。在本周的市场运营会议上,公布上周的快乐基金,这个做法坚持了21周。21周结束后,对于客户拜访记录提交的监督检查一直在持续,由综合管理部每月统计,在每月的运营信息中公布。这个规则已经有效实施一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