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天际乌云下的暴风骤雨,而是时时萦绕身边的徐徐微风。她不需要太多浪漫冲动或者孤注一掷,而是抵上全副身家的专注、勤奋、毅力和有目标的工作。
6月27日,创盟读书会第十期有幸邀请到《IT经理世界》贺志刚先生与德鲁克学院岑平先生,共同分享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书心得。嘉宾的高度视角与企业家的深度经验碰撞起来,带来了一场充满了智慧的交流。创业者们真诚讨论,认真倾听,将德鲁克先生的理念结合到自己的经营实践中,在分享中吸收了他人的经验,也获得了理念的共鸣。
德鲁克学院嘉宾岑平先生
创业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并不易读的书,在大家用心走进她之后,展示了我们未曾想到的实用价值与理念高度。
活动开场,两位嘉宾首先分享了他们与德鲁克先生的渊源故事,拉近了大家与德鲁克先生的距离。随后,到场企业家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嘉宾主持贺志刚:很多词汇翻译过来会产生变化,变得宏观崇大,“被通货膨胀”了。很多人将庸俗成功学放入创业概念,让这个词浸满鸡血,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导向。创新不是冒险,不是孤注一掷,也并非救国救难。企业家是很负责的群体,不需要太多过度的包装,创新是他们的常态,关键在于成为真正的“企业家”的这个修行过程。
嘉宾主持人、《IT经理世界》贺志刚先生
执行理事王凯:“创新不是暴风骤雨,而是在徐徐微风之后。”她并不神秘浪漫、也没有多大革命性,而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基于资源整合,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可以被管理和传授的。创新并不神秘,也不是天赋,而是企业家的生活状态。仅仅把创新停留在天性层面是不够的,要把天性变为责任,融入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中去。为了获得这样的能力水平,学习就变得十分很重要。学习是一个从认知改变,到融入行为习惯的完整过程,是创新的初始部分。正如我们对农民工,对80后、90后的认知的变化。看完书,对身为企业家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使命最终归入推动社会的进步。真正的社会进步是一种不断的改良和改进,而非粗暴的革命。企业家社会是一种愿望,我们也愿意相信这是未来的正常轨迹。而促成社会能够不断的吐故纳新,向更完善平滑过渡的力量,正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如果我们的企业是企业家企业,就会推动社会向成为企业家社会更进一步。而创盟在做的工作,就是推动是企业家企业成长,帮助还不是的成为企业家企业。我们是这个社会进程的践行者。
创盟执行理事王凯王总分享
理事刘云龙:作为一个有国内外创业背景的人,我认为客观的说中国是缺少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创盟是重塑两种精神很好的平台。很多人说,韩国日本把一个产业做起来,中国人把它做烂。相信在座各位有企业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故事:一个伙伴或者员工离开你,只依靠简单的copy成为你的对手,开始价格战,产品便宜但是更烂,搅浑市场。在这个商业环境下,我感到十分痛苦。这种创业,绝对不是企业家精神,这本书让人反思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并进行再造。
盟友李京平:创新这个词已经被很多中国企业说烂,其实脚踏实地,每天进步一点点,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企业家精神无谓拔高,是一种自我选择,选择创业甚至是一种“自作自受”,要坚持去承担责任。
盟友饶渐平:创新在书前半部分体现更多,她比企业家精神更吸引我。我觉得很震撼的是:曾经以为创新应该是乔布斯那样很神化的,但是这本书给我洗了脑子。很多人都可以创新,将细小变化放大,小需求小变化都可能产生创新。很多人认为创新是不停的做加法,其实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做减法,不能忽略现有能力中最擅长的部分。需求的变化造就产业,创新是小而持久,10年20年的长线的事情。做我们最了解的才是创新,也是社会贡献。原先我很少关注人口比重,但这是和产品匹配度有关的。很多人关注用户只关注现有用户,没有关注未来的消费群体,潜在客户总会涌入你的消费群。创新来自认知,我们要去放大自己的认知。企业家精神从大到小落地是有难度的,仅仅敢冲敢想,那能叫做企业家精神吗?
盟友饶渐平饶总分享
理事孙广峥:曾经我一直没有尝试过创新,走上来才发现,这是很辛苦的一条路,需要很多投入。而一旦突破之后,拿到优势再回顾来看,其实有时候德鲁克先生很小的一段话就能给我很大的启发。企业创新不一定要翻天覆地,只改变一点点也可以。传统行业不见得没有创新,要跳脱出来。
理事文慧:读这本书,我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只是局限于模式创新等固有的领域而已。创新其实是一个员工自发的过程,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应该引入机制,在企业中打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让创新自然蓬勃的发生。
执行理事文慧文总分享
盟友杨勇:公司成立八年来,一直依赖着技术领先的产品,多年来都没有更新。固有状态再领先,也不能解决企业问题。从创意到创新,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的过程,而检验的标准则是实际效用。创新不是一拍脑门灵光一现,而是缜密分析脚踏实地。有了理念还要继续创新,不断创新,这是企业家使命。选择了这个辛苦的行业,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去不停的研究和学习。
秘书长张琳:这本书让我对创新的理解更广义和深度了。1、什么是创新:不能狭义从技术/模式/应用创新理解,关键点在于是否创造了新的价值;2、谁来创新:创新不应仅是特殊人群的责任和使命,比如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应是每个组织、每个人践行的方式。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创新是提升资源的产出,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心态和意识,都能提升资源的产出,社会将势必会更加优化,也就是说企业家社会的实现。
创盟与企业家精神
群体激发创新,喜爱创新的人聚在一起会带来爆炸式的增长。很多MBA班最后沦为同学酒会,其实领导力、企业家精神这些“巨大”的词,只是生活一个方面,观念的一些改变。
理事刘云龙刘总宣读《创盟宣言》
创盟的成立正是一种组织创新,成长至今,我们也在不断重新认识使命,一直在创新。创盟是为了创新而建立的组织,也因为创新不断获得成长。创新不一定是高技术的巨大变革,而更寓于我们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当中。而认知的变化,则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实践方法。我们坚信,企业家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企业家精神将以微风细雨的浸润,永不停歇的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真实、分享、践行、感恩、责任,如果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正在不断优化的演变过程中,创盟将是这一进程的积极推动者。
理事木书
活动中间,创盟为未能出席第七次理事大会的新任理事刘云龙刘总举行了简单的授权仪式,由执行理事王凯将代表创盟理事身份的木书授予刘总。刘总现场宣读了木书中镌刻的《创业成长互助联盟宣言》,在座的大家又重新受到一次组织价值观的洗礼。(http://www_php168_com/list.php?fid=42)
为理事刘云龙颁发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