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创盟第十四期创业沙龙活动?研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在翠宫饭店举行。与以往的活动不同,本次沙龙迎来了北京市民营企业家协会的朋友们,本次创业沙龙亦是民协CTO俱乐部的一次活动。创盟首次与民协携手,共享专家与场地资源,把活动开放给双方的成员们。
沙龙由民协副会长,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廖峰主持,廖总首先为到场CEO和CTO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嘉宾及活动流程。随后,创盟执行理事、北京中电亿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怀清开始了本次沙龙的第一个主题讲话。张总首先代表创盟向与会人员做了简短的组织介绍,随后开始了他精彩的演讲。张总毫不吝啬的向大家展示了自身公司的内训材料,结合自身二十余年的行业经验,将研发人员管理与激励的心得娓娓道来。
北京中电亿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怀清
张总认为,研发人员和软件开发工作都十分富于变化和不确定性,这让管理工作产生了天然的难度。在技术改革浪潮的不断冲刷下,软件企业本身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和大部分中小企业一样,张总也一直以近乎严苛的态度追求着核心竞争力和自身的定位。二十余年大浪淘沙,他认为帮助他公司走到今天的秘诀就在于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经验的积累。研发团队从组建开始,就要求与企业愿景、战略、竞争力、发展目标这四个要素相互融洽,只考虑技术条件成立的团队是难以稳定的。同时,严密、简单化的制度和对组织文化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组织的激情和活力,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为了不断提升企业在研发上的效率,张总还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程序池,开发人员可以放入各种可复用的小程序,以减轻以后同类工作中的重复浪费。“对程序员时间的浪费就是对企业资产的浪费,如果这种复用程序能减少新研发工作中的五个工作日,何不用一个工作日的费用奖励他?”正是这种对经验积累的极致追求,才使得张总的企业能够在奔跑中自我提升,不断提速。在激励方面,张总认为任何激励都不能是一次性的,必须使企业的愿景与中高层人员自身发展前景相统合,只有如此,才能给团队带来稳定。“我们公司的员工最开始就必须签订协议,在公司重大项目及转型期间不提个人要求。后来公司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一个高管本身升等的条件已经满足了,他自己提出一定要跟公司过了这一关再涨自己的工资。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也觉得十分感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我都会替他们叫屈。”时刻谨记只为未来做激励。
张总精彩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的赞同和掌声,也给在座的管理者们许多启迪。在场许多参会人员不但在听讲期间笔下不停,还在随后的休息及会后向张总索要讲稿,或者希望得到张总所使用的开发平台。
活动现场
紧接着张总的话题,廖总以自身生物科技研发型企业的角度讲述了对研发人员管理的心得。在这个方面,廖总首重“第六成本”及研发人员的情绪成本。他认为,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到研发类人员与销售类人员的不同,前有金山后有猛虎的激励方式是不适用的。尤其在促进创新方面,即便产生失败,也不能将成本转移到研发人员身上。惩罚对管理研发人员效果不大,负面情绪会扼杀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从而直接影响成果的产出。此外,廖总还为大家推介了中关村的开放实验室资源,他以自身与开放实验室合作的真实案例,分析了充分应用这些政府资源所带来的价值。同时,他也认为产业创新链条应该由企业来做主导和整合,这样会带来最符合市场需求的结果。
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廖峰
两场精彩的演讲之后,沙龙进行了短暂的茶歇。大家在茶点的香气中轻松的交流。两位创盟新成员,北京爱曲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小静,创盟盟友肖辉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新老朋友们在茶歇时段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新人的逐渐融入也标志着创盟的成长。
沙龙最后一个演讲来自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民协常务理事王志全。新联铁致力于高铁及地铁等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体系的设计制造,王董的讲话重点在于研发团队与公司经营模式的结合。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公司技术带头人逐渐去魅化,上规模的研发团队通常超过上百人,在这种情况下,王总公司进行了化小管理单元的措施。将研发团队按照产品分组,再按照门类划分单元。从而减少了交流的层级,并且在统一的设计制造体系下运作。在每一个产品设计实施之前,公司都会进行团队设计,根据不同的个案寻求相适应的负责人,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和工程的质量。
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全
沙龙的最后是自由提问时间,三位嘉宾走到台前,接受在做管理人员的提问。大家也紧紧把握住难得的机会,从信息安全、高学历人员管理、研发平台选择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自身的问题。这些都是公司CTO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真实案例,通过本次交流沙龙,他们获得了各方面的启发。
民协CTO俱乐部简介:
致力于交流技术管理经验,沟通技术发展动态,学习最新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准确判断技术趋势、把握核心技术成果、推动技术创新,是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CTO俱乐部面向中高级技术专家、学者和技术管理人员,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主管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并在他们和企业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从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多角度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企业高层技术经理人关心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动态,组织经验交流、业务培训、相关知识和政策讲座以及论坛等活动,推动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整体的技术研发、技术管理水平,力争将俱乐部办成职业技术经理人的摇篮。
结合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整合实验室硬件条件及智力资源,支持企业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团队管理以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俱乐部更富有实践意义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技术总监、技术经理人、技术总工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