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四世纪随着海洋游牧时代的来临,西方文明扩张的过程中有两句口号最富有煽动性:“遍地的黄金”以及“把天主的福音带给每一片土地”,因为物质和文化是人类最基础的动力和激情的来源。
二战以后,美国在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和文化的扩张与渗透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致于现在,我们判断绝大多数事物的好坏标准都是建立在西方的哲学体系上。纵观历史,所有的强国都是先军事、而后经济、再后文化,这样才能够长盛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军事上的强大保障了独立与和平,而后慢慢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下一步呢?中国的文化是否可以影响到更大的范围,进而成为真正的强国呢?
(二)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大国。在瞬息千年的时间长河中,无数民众、先贤与智者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从天文、哲学、地理、格物(物理)、医学、农业、军事、艺术、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方法,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引领着世界的文明脚步。
但今天呢?我们都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那我们与其他文明的根本差异在哪里呢?从各行各业的理论、实践中,从小学开始的各种文化教育中,从管理思维和操作中,从我们大家的日常对话中又有几处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呢?既然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果,证明中国的思维方式与哲学至少有相当的部分是可行可信的,那为什么在今天的环境下如此一蹶不振甚至奄奄一息呢?中国从文明顶峰跌下深谷的根本原因真的是因为思维方式与哲学有致命缺陷吗?…
(三)
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中国的文化过于形而上了,过于唯心了,很不实用。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前的中国怎么可能取得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成果呢?怎么可能成为当时国力最强的国家呢?怎么可能成为四大古文明中幸存的唯一呢?所以,换一个说法可能会更接近真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留存下来的那一部分文化过于形而上了,而原本形而下的、实用的部分被掩盖了!(参见后文)
那么如此重要的文化缺失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宋朝!当一群夫子们为了维护皇权的稳定、为了标榜自己“圣人”身份而高喊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时候,阉割了中华民族人性和血性,也阉割了国学灵魂的传承。除了关于礼仪规范、心性的修养、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被保留以外,其他的文化精华或被尘封,或被禁毁。随后,保守替代了变革,奴性掩盖了血性,科技止步不前,商业经济萎靡,中国文化中实用的内容萎缩湮灭…至于宋朝仍旧国力比较强大,仍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仍旧有发明创造,只是因为前代累积的发展势头的滞后效应而已。
(四)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有了复兴的趋势和土壤。从礼仪规范、京剧、古琴、书画、历史到中医药、太极、道德经、易经、佛学道学、国学管理…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我们的关注,甚至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看起来国学的昌明指日可待。
但是目前发掘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具体使用方法,暂时还没有找到国学的灵魂。就好像一个人没有脊柱骨,只有一些闪闪发光的碎骨和筋肉零散的堆放在一起。而这些闪光的东西已经引起了很多路人的窥觑,寻找机会上前来拿走一块安放在自己的身上,要不了多久这个人就会彻底消失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到自己的脊梁,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方可以自保,可以成长。否则中药会变成日本的专利,端午会成为韩国的创造,阴阳变身成二进制,道德经促成了《第五项修炼》、《海灵顿家庭序列》和奥修…
那么国学的思维主线在哪儿呢?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痕迹,比如小学时的某篇课文,比如某些故老相传的俗语,比如一些乍看上去不知所云的概念,比如某种特定时刻的悸动与小小开悟…其实他一直潜藏在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只不过想要看到他的全貌,让他发挥出真正磅礴的力量,还需要一个小小的过程:去国学圣殿朝拜,聆听冥冥中的呼唤,拜祭祖先的荣光,阅读流传千年的文字,感受先贤的智慧,唤醒灵魂中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学传承!!
(五)
于是,你准备出发了。暂时放下了身体的羁绊,做了心灵的斋戒,张开眼睛去寻找国学的圣山。这真是一处让人心旷神怡的秘境:色彩缤纷的书画是花,拨动心弦的琴曲若水,平坦厚实的中医为路,奇诡莫测的兵法谋略成石…近了!你已经清晰地感受到那来自虚空中的呼唤,一直向前,隐约地看到了飞檐绿瓦的殿堂。
当你站在圣殿的门口时,一个门童热情地拉着你的手说:
“终于盼到您了!我已经在这里等了十七年!
十七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闯进了这扇门,顿时被里面磅礴浩渺的力量震惊了。但是由于资质有限,只能在门口徘徊。既便如此也觉得收益很多,甚至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也’的感觉。所以我把这些年的收获编成了一份简陋的路线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走得更深更远。如果进去后您身上的国学传承能够真正地觉醒,或者哪怕是一点点新的收获,请一定要与我分享喜悦!
祝福您!请继续您的觉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