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信息共享 > 王中军: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

资讯

王中军: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姓名:创盟 | 2010-06-03 09:56:24
分类:创盟 信息共享
分享:

    华谊兄弟的上市让“明星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冯小刚、黄晓明、李冰冰等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公司股东的娱乐圈名人,《手机》、《集结号》、《非诚勿扰》、《风声》等一系列吸引眼球的影视作品,令华谊兄弟甫一上市,吸引了足够的眼球。

  然而,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显然不是为了赚眼球而上市的。

  “吸星大王”

  由葛优主演的《非诚勿扰》拿“海归”开了一回玩笑。刚刚从美国回来的王中军实际上比剧中人秦奋??一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文凭的“三无伪海归”??的情形好不了多少。秦奋凭借他的天才发明??“终端分歧机”,至少换回了200万美元的归国成果,而王中军回国时,兜里只有靠送外卖攒下的10万美元。他唯一比秦奋强一点儿的就是,留美五年,拿回了一张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的硕士文凭。但是,正是依靠那即便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仍然称不上大数字的10万美元,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王中军兄弟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广告公司??华谊广告公司,虽然与文化产业沾边,但叫文化产业公司,可能连王中军兄弟自己都觉得心虚。公司成立之后的第四年,即1998年,王中军第一次“触电”,尝试制作了第一部电视剧??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借助广告推广的优势,华谊逐渐在电视剧制作领域中脱颖而出。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而且成绩不错。自1998年投资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以来,华谊兄弟分别出品、制作、发行电影达50多部。到2007年为止,每年中国内地票房前十位的电影中,总能看到一两部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而像《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卡拉是条狗》等影片还获得了国际、国内电影奖项。2008年,华谊兄弟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实力进一步争强。如今,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已拥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节目事业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娱乐公司。

  华谊兄弟的成长速度的确惊人。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扮演的黎叔故弄玄虚地问:“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他自问自答。

  黎叔的回答至少部分道出了华谊兄弟成功的原因。

  了解王中军的人都知道,他的过人之处就是能识“千里马”,具备从芸芸众生中挑选人才的火眼金睛。对企业来说,创始阶段对投资方向的评估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华谊早期压宝的冯小刚和陆川,刚与公司签约时都名不见经传,跟现在如日中天的名气无法同日而语,但正是因为最初的低起点,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王中军曾说:“以知识产权和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流行文化与娱乐产业中,人力资源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冯小刚及其团队的成长历程堪称华谊人才培养机制的代表作。华谊兄弟根据冯小刚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电影市场需求,为他度身定制高质量的电影题材;影片的投资拍摄中,公司给予冯小刚充分的尊重、信任和支持,通过提高资金保障力度,尽量为他创造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帮助他充分发挥执导潜质;影片的宣传发行中,公司不惜斥资宣传“冯小刚电影”品牌,塑造和提升冯小刚的个人影响力和行业声誉。

  信奉“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华谊兄弟旗下艺人“大跳槽”曾引发行业地震。2005年8月,华谊兄弟公司旗下艺人纷纷跳槽,一线明星如陈道明、夏雨、胡军、周韵、佟大为、任泉以及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袁咏仪等华谊明星都跟随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原总裁王京花转投橙天娱乐。之后,一线女星范冰冰又离开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几乎掏空了当时的华谊兄弟。

  娱乐圈有一条不言而喻的规律:得明星者得天下。“跳槽”风波的上演让王中军越来越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华谊兄弟演艺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丞告诉《中国财富》记者,娱乐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唯一的核心资产就是艺人,优秀艺人的去留,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2007 年,华谊兄弟为留住知名影星李冰冰,不惜开出了8000万元的天价。当然,钱并不是李冰冰最看重的。“最重要的是情感和默契,还有我的前途。”合约到期之后选择继续留下的李冰冰说,和华谊多年的合作关系“亲如家人,并非钱能替代”。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经成龙牵线,香港英皇开价1亿元挖冯小刚转会。对此,冯小刚作出的回应是:“不止一个老板跟我说转会的事,昨天还有人打电话给我,而且开的价比媒体报出来的高很多,但是我不太可能离开华谊。” 冯小刚的好友爆料说,面对英皇的诱惑,冯小刚确实有点心动。不过由于多年来华谊待他不薄:老板王中军不仅很少干涉他的创作,给他电影分红,还鼓动他购买了公司的内部股,所以他离开旧东家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财富》掌握的资料显示,不仅一二线的核心艺人,而且华谊旗下的影视、广告、音乐、经纪人等业务骨干,均有不少人持股。没有赶上前两年股份认购的,亦获得了大笔期权的承诺。为华谊兄弟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员工,几乎人人持股,类似阿里巴巴的全员持股。员工持股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公司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资本腾挪

  王中军说他从未停止过摸索,不仅摸索管理经验,还包括对行业和资源的摸索,而最近几年,他摸索最多的还是“资本”。“影视的投资成本越来越大,再加上周期比较长,如果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资金链,根本就玩不下去。”王中军如是说。

  为保证能“玩下去”,华谊兄弟成了娱乐业较早进行私募的公司之一。2000年6月,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成立,太合控股出资1300万元获得了华谊 45%股份。太合控股以地产和金融业为主,拥有充足的资金,当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行业,王中军与太合控股董事长王伟一拍即合。

  2004 年,TOM集团以1000万美元收购华谊35%的股份,而在此之前,华谊先回购了太合的股份。2005年,华谊兄弟又以10%的股份获得了TOM集团 1000万美元融资。2005年12月,中国最大SP(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华友世纪宣布,拟对华谊兄弟旗下的音乐公司进行超过3500万元的战略性投资,以此获得51%的股权。2005年底,王中军先行回购TOM集团手中部分股份,王中军个人股份比例不降反升到了77%。

  几次大的资本战略协作,让华谊兄弟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娱乐集团之一。经过几次股权合作,华谊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得多元,但王中军依然保持控股地位。

  四年前,王中军曾说服马云,掏出600多万元接手TOM集团退出的股份,成为华谊兄弟的股东之一。此为迄今为止,这是马云以个人名义出资的唯一的投资项目。 2007年8月,通过马云介绍,王中军又“拉”来了江南春和鲁伟鼎成为华谊兄弟新的合伙人。三人介入华谊股权的时间虽然不同,但持股单位成本是一致的,均为每股0.5元左右。这些知名企业家的加入,无疑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华谊兄弟的预期。王中军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

  王中军的行为令很多人感到好奇:他是如何说动马云、江南春、鲁伟鼎等商界风云人物,让他们成为华谊兄弟的股东的呢?因为,当时华谊兄弟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从2006年到2008年,华谊兄弟连续三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均为负数,分别是-3438.92万元、-4491.48万元、-6112.28万元。直到2009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才转为正数,有了盈利。2009上半年,净利润为3202.875万元,预计全年可超过6000万元。按理说,马云、江南春、鲁伟鼎全是风险控制能力极强的人,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是很挑剔的,而他们竟然投资了一家当时尚未盈利的公司,确实让人费解。熟悉王中军的一位圈内人告诉记者,王中军是一个极擅交际、并能把人脉资源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高人。马云几年前每一次朋友聚会,皆被王中军当成了展开游说的一次次机会。多年下来,华谊兄弟能从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成长为国内第一家创业板上市成功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王中军出色的资金运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融资扩张,王中军成功占有了国内制片市场40%、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与此同时,王中军兄弟的财富亦飞速膨胀。200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二人以8亿元的身家排名第478位。

  外向型扩张,似乎已成为华谊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演艺经纪方面,华谊兄弟2000年底收购了王京华的经纪公司;2003年5月,华谊兄弟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权,西影股份发行公司由此更名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2004年,收购战国音乐,组建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2005年,进入电视行业,并购天音传媒,收编了张纪中和黄磊。电视剧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利润贡献率大,而且电视剧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有利于行业整合。2007年,华谊兄弟又正式踏入影院领域。电影的放映环节,主要由中影院线、万达院线、新影联院线等各大院线掌握。2009年2月,华谊兄弟公司并购中乾龙德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至此,原中乾龙德旗下的艺人陆毅、黄维德、孟广美等悉数成为了华谊的“员工”,此为近年来国内娱乐行业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规模化经营太重要了,这正是我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并购的原因。”王中军说。随着华谊兄弟的扩张,规模化的优势已经显现。现在,华谊兄弟垄断了一些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除了陆川、黄磊、路学长、陈大明等知名导演,华谊兄弟还以换股方式收购了冯小刚电影工作室和张纪中影视制作公司,把冯小刚、张纪中牢牢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华谊兄弟采取独立制片人制度,设立了6个导演工作室,各自独立运作。华谊兄弟对演员的管理比较专业,演员独立计算贡献。目前,华谊兄弟旗下签约艺人超过100位。

  王中军还在电影拍摄环节引进了多渠道融资,以减少自有资金投入,加快资金周转,而且可分散影片不卖座的风险。例如,《功夫》和《可可西里》与索尼?哥伦比亚合拍,《天下无贼》、《夜宴》与香港寰亚合拍,《墨攻》则采取了亚洲四个主要发行地区的公司联合投资且负责各自区域电影发行的方法。同时,华谊兄弟还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冯小刚的《集结号》争取到了500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张纪中的《鹿鼎记》同样得到了银行资金的支持。就中国内地而言,拿着电影项目就能赢得银行授信贷款,恐怕只有王中军的华谊兄弟了。

  业内人士评价说,华谊兄弟确实有一套影片运作、资金链管理、版权经营的独特模式,而且在融资手法、利用多种资金拍片、激励导演和艺人创利等方面“值得学习。”

  一场华丽的 “造富运动”

  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中登陆深交所。备受关注的华谊兄弟收盘70.81元,以147.76%的涨幅高居创业板涨幅榜第四位。当日,除了王中军身家暴涨至31.09亿外,众多明星股东的股市身家亦水涨船高:冯小刚持股市值超过了2亿元,张纪中、黄晓明的持股市值超过了1亿元,罗海琼、李冰冰等九位明星股东一日之间就成为了股市中的千万富翁。

  11月 9日,北京CBD丰联广场华谊兄弟总裁的办公室里。王中军显得气定神闲。上市一周账面财富就缩水了5.96亿元的王中军,心情丝毫没有被公司股价的下跌所左右。当天,华谊兄弟股票的收盘价已经跌到了55.35元。而华谊兄弟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为63.66元,收盘价为70.81元。

  “创业板只是华谊兄弟的一个融资渠道。”王中军认为,中国影视未来肯定会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华谊目前已开始在全国大城市建设影院,预计2009年会有两家开业;青岛的电影主题公园则可能创下又一个中国第一。

  业内人士介绍说,华谊兄弟公司陆续推出的高票房电影和高收视率电视剧,不断强化了消费者对华谊兄弟品牌的认知。目前华谊兄弟的电影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5%,行业排名第二;电视剧制作名列民营机构第二,占有2%的市场份额;艺人经纪业务业内排名第一。该人士称,华谊兄弟上市后解决了资金问题,可以迅速带来规模扩张和强化聚集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华谊兄弟的行业优势地位。中国的电影业,绝对是导演中心制。而华谊兄弟绑住了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三大导演,而且垄断了颇具票房号召力的一线艺人,行业优势地位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娱乐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部分业内人士的判断很乐观:我国2014年的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200亿元,2009~2014年票房复合增长率为36%。由此,王中军对中国文化娱乐的市场空间充满了信心。他举例说,十年前的票房冠军《没完没了》,当年的票房是3300万元;后来华谊兄弟连续投拍几部大片皆是当年是票房冠军:《手机》5400万元、《集结号》2.7亿元、《非诚勿扰》则达到了3.6亿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票房成绩还是在二线城市的电影市场没有激活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国内电影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像预测的那样达到30%多的话,作为龙头企业的华谊兄弟,肯定还要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姚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招股说明书中,华谊公司对营业收入过度依赖冯小刚团队,即盈利模式单一,导演储备不足。而且,影视业投资制作本身风险高,行业竞争大,这些都可能成为华谊日后发展的暗礁。

  “借助资本的力量,中国娱乐产业会进入寡头时代,华谊兄弟至少未来三十年内,会一直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电影公司。”从创业板收获了巨大物质财富的王中军,收获更多的则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