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者来说,往往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生命。创业路上,就像生活一样,充满挑战和迷茫,所以我们大家都在应战和思考。各自的修行不同:有些人疲于应战,思考的也都是些业务上的事-即术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创盟的人中居多;也有些人,已经在思考些活法等哲学类的问题-即所谓道的问题,创业中能够想清楚道的问题的人或者用这种道来创业的人少之又少,王凯当属此类。所以德辰的互访我感觉“确实跟前几次不一样,看到了一个跟大家想象中、和以前见过的很多老板都不太一样的老板,才发现原来作为老板也可以有不同的活法”。可以肯定的是,超然的态度能够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创业的问题,能够让我们更理智的处理好创业中的各种关系。但我们为什么都不那么超然呢?
为什么创业?
记得在赢的秘密时提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创业?我是为了有尊严的生活。形式上创业的初衷各不相同,其实本质上都是为自己。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充实、更快乐、更自由。“为什么做企业?其实很简单,所有人都在满足自身内心的需求,多数人都是从这个需求出发,创盟多数人都是在实现自身的价值”。
凭什么成功?
如何才能够超然呢?凭什么超然呢?只有通过修炼-道和术两个层面的修炼。
企业家为了自身的需求创立了企业,然而创立后,如曲宁所说-“它有它独立的生命,你跟它也只是一段有限的缘份,在这个缘份有的时候,你所有做的决定、努力,每天投入的辛苦,都是为了它茁壮成长而做出的决定,你用你的需要去替代企业的需要时,你一定会犯错”,我们需要“把企业生命成长本身的需要摆在最高最重要的位置”,我们需要、到能够用这种超然的心态来看待我们和我们打造的企业间的关系-此所谓道的修炼。
因为我们的需要-确保企业能够茁壮成长,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超然。
积极的超然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能够让期待的一切成为必然,让一切成为自然的超然。
凭什么能够这样超然呢?
回过头来,看看王凯给我们的分享:“何须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是平和的心态吗?是懂得知足吗?是!但是我认为不仅仅是,而且我更不认同完全这么看。
我更希望把它看成方法论,“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尽覆此大地”是要改变周围的环境、改变世界,政治家常常有这样的方法-小平同志解放了中国所有人的思想;“片革垫靴底”是武装弱小的我,把自己武装起来足矣,这是企业家常用的方法。
从《入菩萨行论》我看到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即同覆大地”的片革,凭什么能够超然?就得有这“即同覆大地”的片革。对企业家来说,这就是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本身-也就是术的修炼。只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片革能垫住靴底-把该做的事情做到家、让他能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超然才能是积极的超然。
怎么做?
如何打造能够“即同覆大地”的片革呢?
王凯已经给出了答案-“观”。“观”对创业者来说,并非自然而然的事,更多的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凯讲的“观”需要能够把’ 把问题“挂”在那儿,象观景一样,时常“又见”“又见”’。也就是需要我们置身问题之外,采用退出画面看画的方法,反复、客观的观察、思考、分析、斟酌,直到看清楚问题的根本、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不同企业、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不同,企业家需要经常把企业拿出来“观”,企业互访是一种形式的“观”。
当然,除了“观”,还需要“行”,只有不断将“观”的成果付诸实践、总结、提升,将其组织化、制度化,不断积累、强化垫靴底的片革,企业的组织能力强了,才能更深入的“观”,逐步深入建设企业更深层次的能力。这样才能打造覆盖更广泛、更复杂大地的强大片革。让我们的超然成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