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助 > 创业感悟 > 塞上行
塞上行
作者姓名:创盟 | 2010-04-19 11:10:30
分类:创盟 创业感悟
分享: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几何中心,最后你的目光焦点会慢慢对准内陆一个袖珍省份(自治区)??宁夏。宁夏,仅比台湾、海南略大,但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理区位中,属于大西北,先入为主地让人觉得遥远而荒凉,其实不然。

  从北京开车出发,抵达宁夏首府??银川的时间其实与到郑州、西安、或南京并不会相差太多。而且,随着欧亚大陆桥复线的打通,宁夏的可达性只会变得更好。所以,宁夏确不能算是真正的“西北”,尽管她富集了西北的若干经典元素,沙漠与白杨,干燥与明朗、辽阔与苍凉等。其实,她处于西北与华北的夹缝中,真可谓“西北之门户”。而一直以来,宁夏被喻为“塞上江南”。

  “塞上”而非“塞外”,明确地道出了宁夏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是中国传统封建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织、纠结的地方,一直是中原最高统治者心中的痛根,时而爆发,时而隐匿。在中原势力强盛时,如汉初、盛唐,这里便归于中央皇权的统辖,一旦势弱,如晚唐、宋代,这里则落入游牧民族之手。因此,宁夏成为战争钟情之处,骑兵呼啸而来,城墙上弓弩齐发,站在黄土坡上,眼前便会浮起金戈铁马,烽烟四起的恢宏场景,这方土地实在是沉淀了太多的兵气与戾气,豪情与怨怼,如果说这是一种美的话,她与江南的婉约与精致之美截然不同,应该算是一种自然的雄浑、一种天生的粗犷、一种历史的深沉。

  但有趣的是,如果你赶在春、夏季(当然最好是后者)来宁夏,会发现一个黄土堆中深掩着的江南,大西北内在的生命力仿佛在此刻得到了肆意的张扬。湖泊纵横,阡陌交通,草长莺飞,鱼鸟翔集,好一派江南风光。俗语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淌经此,留下了两大冲积平原,勤劳的先祖们便在此构筑沟渠,编织水网,遂致农耕繁荣。贺兰山下,黄河如历史一般静静流过,时而有马群疾驰而过,时而有农人荷锄而归,宁夏是一个人文地理意义上的复合体,各种意蕴,难以一言道尽,惟有慢慢品味。

 

  往日追踪

  “宁夏”之得名始于元代。蒙古人六攻西夏国,方克,且付出了其最高首领??成吉思汗生命的代价。以至于西夏国都兴庆府最终被屠城,一烧而光,党项族人四处逃逸,元统治者遂命名此处为宁夏,意指“西夏从此安宁”,可见西夏政权军力之余威。这个在中国史书不着一字的王朝,如今只剩得贺兰山下的凋落王陵,在夕阳的映照下,一群“东方金字塔”无言默对,格显人世的沧桑与历史的悠长。如今,西夏留给人们的是一种人文上强烈的神秘感,其文化虽受中原影响,但仍然具有十足的个性,其源于游牧习惯的尚武精神,强悍的个性,以及虔信佛教所带来的壁画、石窟等艺术,尤其是那激越、空旷而悠远的西夏音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值得一提的是,西夏文是在汉字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成的文字,在被发现时成为无人能识的“天书”,至今,能识西夏文字者,为数寥寥。

  其实,所谓“西夏”,是中原人对之略带歧视的称谓,正如西方称中国、日本等国为远东。李元昊创建西夏时,名为“大白高国”,黄袍不黄,而是洁白如雪,为了显示与他者的不同,并将头顶上方的头发剃去,创立自己的文字。这位天骄英豪,最后死于人性的弱点,霸子之妻,终被子刺杀,上演了中原王朝宫廷秘史的西夏版。西夏正式统治近二百年,党项一族离去后,留下灰烬与荒芜(图为:西夏王陵) 。

  及至明清,这里仍然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狼族的据点,明长城至今遗留荒野,康熙皇帝击败葛尔丹部,曾在此渡过黄河,留下“黄河古渡”遗址,由后人凭吊。后新疆等划归全国行政版图,宁夏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价值。在中国共产党创业期间,也曾经因为“陕甘宁边区”而为人所知。此后,便陷入沉寂。

  今日迷思

  宁夏,作为一省之域,曾经比现在大很多,包括了内蒙与甘肃等地。西夏时,更是控制了近80万平方公里之阔,为现在宁夏自治区的12倍。肇始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潮从具有地缘经济优势的沿海地区开始上涌,由南至北,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直到现在的环渤海。曾几何时,东部风生水起,西部尽显落寞。西部大开发嘶喊了十年,成效并不大。但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此前就说过,先富带动后富。地区差异不能无限扩大。如今,中国的开放业已从单一的沿海开放推进到沿江、沿边开放,直至内陆开放,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北部湾、图们江、海峡西岸,乃至关中-天水等地区,都陆续纳入到了国家战略的范畴之内。宁夏,这一最为内陆的省份,将向何处去呢?

  这,还须从黄河说起。

  在封建农业社会里,水,一致是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像黄河这样的大河,在军事上属天堑,民事上则为魔兽。历史上,黄河就是一条难以控制的巨龙,肆无忌惮,左右摇晃,所及之处,泛滥成灾。所以,才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宁夏境内堪比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孕育出黄河在此处泼洒出来的“温情”,造就了农业时代的“塞上天府”。但是,在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时代,黄河并不能如一般大河如长江等,提供低成本的大规模水运优势。宁夏,既无水路可通,又因为身陷内陆,也无大的公路干道可达,更谈不上沿边开放,于是,便成了彻彻底底的经济死角,农业继续发展着,工业不瘟不火着,第三产业也乏善可陈。

  宁夏的未来在哪里?这是摆在宁夏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地方小,人口也少。拨开地图,大致一瞄,便可看出“三个宁夏”来。南部固原山区生态脆弱,缺水严重,东部土地处于沙化区,惟剩下中部偏西沿黄河一带,发展条件较为优越,交通通畅,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河东机场、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连通外界。经济实力相对雄厚,2007年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已形成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体系,拥有矿产资源50余种,煤、水、土地的资源组合优势非常明显。据专家测算,在黄河来水保证率50%情况下,沿黄城市带可承载人口657万人;黄河来水保证率75%情况下,可承载人口517万人。

  将“黄河”进行到底

  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日渐体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城市亦非昨日之城市,而是更多地体现为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合理分工的城市群、城市圈或城市带。世界范围内,有美国东部纽约城市群,西海岸洛杉矶、旧金山城市群,日本的东京城市圈等等,在国内来看,也已初步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圈,京津唐城市圈等。此外,在成渝、北部湾、图们江等地区也正在形成新兴的城市群与城市带。宁夏的城市化水平低,应该如何城市化?有了走在前面的若干例证,应该汲取精华,为己所用。自治区的领导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把握这一方土地的脉搏,开始了新时代宁夏发展战略的大谋划。

  于是,“黄河金岸”应运而生。所谓“黄河金岸”在宁夏沿黄河一带,将形成强有力的城市集聚带,成为宁夏面向未来的核心抓手,是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文化功能等为一体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可以说,在这样的一个袖珍省份,“黄河金岸”势必在将来代表宁夏、代言宁夏。或者不如说,“黄河金岸”兴,则宁夏兴。

  如果说城市带只是一种城市与城市间的联系加强,城市发展形态、格局上的摆布,只是“金玉其外”的话,那么其内如何呢?“黄河金岸”到底是怎样的“黄河金岸”呢?宁夏拟将以怎样的角色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寻觅到自身独特的定位呢?

  自治区的领导有感于这样的大课题,须借助外脑机构的智慧。于是,便有了工作室与神秘宁夏的此次结缘。早在2009年六盘山旅游评审会上,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便与王志纲见面,谈及“黄河金岸”的构想,流露出双方合作的意愿。后几经接洽,确定了正式的委托合作关系。2009年岁末,正值天寒地冻之时,工作室组成多达15人的调研组先后飞赴宁夏,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实地踏勘与访谈调研。我们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充实“黄河金岸”的内涵与如何彰显“黄河金岸”的品牌,使其名实兼具,不仅为世人所知,也要成为人们投资、消费的新兴目的地。

  别样的西北

  在宁夏期间,是工作室成员收获满满的时光。从银川到吴忠,到青铜峡,到中卫,再北上至石嘴山。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到处留下我们兴奋的脚印与热切的探讨。

  宁夏虽小,却集聚了西北精华。在宁夏,你可以感受到粗犷而苍凉的西北味,也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的塞上江南风光。在沙坡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独特意境,在沙湖,可以与白鹤同舞,与沙鸥齐飞。更遑论在夕阳西沉时刻,驻立贺兰山麓西夏王陵前,看弯月初萌,发千古之幽思,这种文化上的体验,已是越来越富裕起来的国人所向往。这些,无疑是宁夏吸引外人来的王牌。

  当然,无论怎么说,我们还是不可忘本,不可忘了黄河。如果没有黄河当年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历史必将彻底重新书写,也就没有我们上述的各样体验,兴许就没有宁夏这个地方了。贺兰山与黄河,一山一河,围起了一个宁夏。所以,黄河不能不说,不可不讲。

  虽说,宋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沉于长江一域,但是至今为止,黄河在国人心目中都是第一母亲河。黄河,蕴藏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情感,如果说要用一条河来代言中国的河流,那么应该是黄河,而非长江,恰如印度之恒河,欧洲之塞纳河,北美之密西西比河,北非之尼罗河。因此,黄河是一张“大牌”,但,从目前来说,无论从文化上,还是旅游上,“黄河牌”打得并不响亮。宁夏,能在黄河身上做出怎样的文章呢?在前半个中国封建史中,历代王朝之重心基本上是自黄河中游地区如陕西、河南而逐渐南移,后又北上至河北燕赵。在后半个中国封建史,长江流域成为朝廷经济中枢。即便是在近现代,也是珠江流域后来居上,以各种形式,如天平天国,粤军北伐,以及后来的“经济北伐”,吹响古老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号角。而宁夏居黄河之上游,一直处于边缘,“黄河牌”该如何打?这着实是一个亟需破解的命题。

  除黄河外,宁夏尚有另外一张重要的牌。那就是少数民族牌,宁夏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回族人占很大比重,回族风情极为浓郁。从宗教上讲,回族都信奉伊斯兰教。而当今世界,伊斯兰世界掌握了工业经济时代的血液库,是石油与石油资金的掌控者。如何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国际环境中,与中东国家发展好关系,打通能源大道,是关系中国崛起的大战略。宁夏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黄河金岸”的ABC

  A如前所述,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资源性争夺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竞争的主要形式。现代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生产的集约化,这决定了城市化的方向。中小城镇满足不了生产集约化的要求,只有大城市才能产生现代产业发展所必须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以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宁夏的城市化水平2009年已接近50%,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沿黄河各城市之间尚处于行政分割状态的“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市场经济下自然融合的城市(群)有机体,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为低下。城市化并不是要消灭中小城镇,而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帮助各个地区的“增长极”成长为大城市,并用快速交通线将大、中、小城市连接起来,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和城市带。因此,“黄河金岸”的第一要务是拿出符合规律,切合实际的城市带规划,先铸其形,后谈其他。

  银川,作为宁夏首府,一直以来在沿黄各城市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不仅仅是在沿黄地区,内蒙古、甘肃等邻近地区的居民已经将银川作为就医、就学、就业以及定居的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银川市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健全,对周边的辐射力逐步加强。在将来的沿黄城市带中,银川扮演的是核心城市角色,是城市带的“大脑”中枢,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物流、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吴忠、中卫以及石嘴山是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其中吴忠市与青铜峡市将一体化发展,长期来看也将与银川实现同城化,形成“大银川”。最终,沿黄城市带是由核心城市-节点城市-普通城市组成的城市体系,分工协作合理,内部联系紧密,有效利用资源,以统一的形象进行对外交往。

  如果说城市带内部的结构与分工是“徒具其形”的话,那么真正的破题则尚未开始。因为按照城市自然成长的机理,这些清晰明了的城市合作体系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自然发生的,是产业化(工业化)的结果。现在,我们是政府意志先行,先搭台子,后唱戏,充分发挥了所谓的“后发优势”。但,如何让市场经济的铁流准确地注入政府打磨好的模具中呢?这是个问题。

  B根据我们的调研与讨论,我们发现,宁夏应该抓住与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人文联系,主动争取,立即行动,打造“宁夏渠道”,在内陆地区实现“地对地”式的对外开放事业大发展。实言之,也就是借伊斯兰之名,行贸易之实。借此,为沿黄城市带注入实际的产业内容。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方位开放阶段。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最后进入内陆开放阶段。宁夏可创新对外开放模式,直接挂档穆斯林国家,跳出沿海、沿边的开放模式,依托历史上和文化上天然的宗教文化渊源,打通合作通道,直接与穆斯林国家进行深入的经贸合作,找到了内陆开放的突破点。

  宁夏实施中阿合作战略,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首先,中国经过30年的卧薪尝胆、自力更生,已经初步实现了和平崛起。但同时也面临众多制约条件,首当其冲的便是能源问题。石油是现代国家运行的血液,在新能源当家之前,缺其不可。因此,能源外交成为必须。伊斯兰国家占据了世界石油储备的大部,与其建立起正常的供应需求关系,实乃治国之大计。其次,宁夏地处昔日丝绸之路之上,与西域的联系往来方便,如今又成为中国新兴能源战略重地,宁东重化工基地成为宁夏“一号工程”,其北,其西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等地地下能源储藏更是惊人。这里的能源生产与供给必将为环渤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重要支撑。第三,中国已同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阿合作论坛”搭建了中阿直接对话的平台。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市场开拓得不够,2008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仅为1330亿美元,仅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3%。

  宁夏回族风情园

  因此,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大胆创新,勇闯新路,大打“中阿合作”牌,在能源、金融、贸易上走出一条“宁夏之路”,是当务之急。中阿国际商务区、穆斯林文化城、穆斯林商品城等项目如箭在弦,不发不行。据悉,中央业已批准在银川设立数家阿拉伯国家领事馆。这是个好的开端。

  C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已超过5000美元,有些已突破10000美元。按照现代旅游发展规律,休闲旅游当兴起。长期以来,宁夏旅游由于种种缘由,处于冷清状态。云南、四川等西部省份拔了观光旅游事业的头筹。现在,在西北地区别具一格且据门户之利的宁夏可以发力了。

  沙湖景区

  在现时代,宁夏可以作为西部休闲旅游的先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一、是打造旅游枢纽。借助交通区位,乘势打造西北旅游集散中心。向东是陕西,向南是甘肃,向西有青海、新疆,向北是内蒙古。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口号,“西北旅游,从宁夏开始”,一表明宁夏集聚西北精华,二则是旅游线路的口语化表述。二、是做强黄河休闲旅游。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农业文明时期,黄河养育了华夏千年的封建帝国;工业文明时期,黄河文明因天然缺陷而沉睡百年;现在,黄河文明在中国崛起之时,将迎来新的复兴和跨越,黄河旅游也将形成热潮。但是在观光旅游成为“昨日黄花”,休闲旅游“声名鹊起”的今天,必须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养生休闲、高尔夫、红酒休闲、文化体验等重大项目将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悬缀在黄河这条玉带之上。“黄河金岸”成为宁夏新时代旅游的代言。

  石嘴山市调研会

  其实,作为宁夏的深刻“胎记”??西夏,是值得一提的。应该说,西夏文化与黄河文化有紧密的联系,但黄河文化不能完全涵盖西夏文化。西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带有浓烈的神秘色彩,理应在宁夏的旅游事业中大放异彩,否则,便是遗憾。

  “黄河金岸”唱响华夏

  这是一个酒香也需要吆喝的年代,这是一个个性释放的年代。宁夏此前的默默无闻,呼唤“黄河金岸”的横空出世,唱响华夏。若“黄河金岸”,尽人皆知,人皆向往,则是宁夏发展的成功了。

  所以,要把“黄河金岸”当作一个品牌去塑造,充实其内涵,完善其形象,不仅是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成为人们乐于去谈论,乐于去旅游,乐于去投资的对象。如何去打造这个国内独有的区域性形象品牌,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纲举目张,“黄河金岸”,一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剩下便是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