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由北京大学、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盟友企业信诚致远和北京高院联合承担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创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课题荣获2011年度北京大学“为新基金项目创新奖”。这既是对课题组成员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研究成果创新性的表彰。
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会场
盟友企业ITGov主要实现了以下创新点:
(一)创新提出了中国电子政务运行机制模型
盟友企业ITGov课题组构建了以目标选择机制、模式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为核心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希冀为我国电子政务运行机制提供参考模型和策略。
电子政务运行机制模型 资料来源: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上述电子政务四大运行机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电子政务的整体运行机制。四大运行机制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目标选择机制确定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模式选择机制根据既定的目标,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电子政务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为目标选择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制度创新机制虽是属于制度创新理论的内容,但它却是整个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甚至引领运行机制的持续优化。电子政务运行机制的实际效率是这四大机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深入总结了“北京高院模式”的创新点
2010年6月24日,工信部在北京高院召开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盟友企业ITGov课题组在领导和专家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了“北京高院模式”的创新点,具体如下:
一是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具有坚忍不拔、攻克时坚、义无反顾的创新精神。
二是创新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三是领导班子有科学的态度,北京高院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做法都是按照科学规律进行安排的,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治理型电子政务运行机制、信息化运维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等,都是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为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全国各级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创新了电子政务效益评估模型
课题组基于盟友企业ITGov自主创新的“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和“IT商业价值评估体系”等研究成果,以及审计署“国家审计信息系统(金审工程)评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效能评估”、北京市和广州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国国航“IT商业价值评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高院实际,创新提出了电子政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模型并成功实施,创新完成了北京高院电子政务效益评估工作,获得相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众所周知,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一项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双重属性的公共产品。既具有一般公共物品天然承载的非排他,非竞争、非营利的特性,可供社会成员免费使用;同时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然“强制”使用和“强制”付费(以各种形式的税负方式分摊支付)的特点。由于法院审判这一公共服务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无论边际消费如何变化,边际成本始终为零,因此经济学方法的边际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
盟友企业ITGov课题组转换思路,从北京法院司法“能力提升、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四个纬度来考虑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量化指标和数据采集方法,创新破解了经济效益如何转换为可衡量效益这一国内外信息化绩效评价领域的难题,初步形成了在中国人努力基础上的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和实施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