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B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X公司”)2002年成立于北京市海淀高科技园区,是经北京市海淀区高新技术管委会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客户为三大移动运营服务商,虽然合同签订规范,付款条款清晰,但常常遭受“习惯性拖欠”,导致企业资金回笼缓慢,影响生产经营。
一、融资岔路口,贷款难成行
为满足资金需求,BX公司尝试银行融资。但结果均不令人满意。㈠BX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流动资金贷款”,但由于固定资产少,缺乏银行要求的抵质押物,最终通过“瞪羚计划”仅得到¥300万贷款,仍有¥2000万以上资金缺口无法满足。㈡其次,BX公司又想到的“风险投资”,为加速企业发展,只有通过牺牲一部分股权以获得风险投资长期资金支持;但风险投资对传统通信行业不感兴趣,表示3G技术不如“物联网”等“新概念”有升值空间,拒绝了合作意向。㈢在中关村园区,股权融资还有另一种途径,即被称为“新三板”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2006年1月在中关村启动试点后,截至2009年5月31日,挂牌公司55家,BX公司也咨询了相关情况,但“新三版”对公司近两年的“成长性”提出很高的要求,BX公司无法达到相关标准。㈣BX公司看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只剩下“流动资产”有较大余额,听说2008年园区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就达1600亿元,而现在很多银行办理“银行保理”业务,即“应收账款质押贷款”,BX公司遂去银行咨询,但得知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的前提是客户要签字盖章确认应付债务并同意质押,企业嘀咕“如果找移动运营商盖章,说这些应收账款要作为质押,他们还会信任我吗?”㈤企业¥2000万资金缺口无法填补,最后的办法,只有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了,说民间融资,最可靠和敢借的,也只有3F了(即Family家庭、Friends朋友和Fools傻瓜),“高利贷”人家敢放咱们不敢借呀!
二、中关村信保融资试点成功案例
2009年中关村园区被国家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管委会为深化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推出了“十条渠道”的优惠措施,其中包括“中关村信保保险和贸易融资试点”,通过5家保险公司和8家银行的协作参与,为园区企业提供“信保融资”产品服务,不但极大地降低贷款门槛,而且还能够得到管委会保费和利息补贴。
3月下旬,BX公司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第四营业部(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咨询业务;中国信保当时即回复此项业务可以办理,且虽都是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但与“银行保理”不同,“信保融资”不需要BX公司找客户“移动运营商”盖章,只要中国信保承保并把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即可得到贷款,从而不会影响客户关系。
3月底,BX公司了解到“不要求客户盖章”后,遂填写相关业务表格,提交中国信保审核。
4月初,中国信保初步审核相关单证的同时,将BX公司业务介绍给JS银行中关村支行(以下简称“JS银行”),由中国信保出具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JS银行并由JS银行发放贷款(见上图)。
4月,中国信保和JS银行对BX公司的授信和评级工作同时进行。
4月下旬,保险和初步贷款方案出炉:BX公司根据去年销售额¥2亿元销售额确定投保金额,将其三大运营商项下的赊销全部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险公司厘定保费为0.5%,BX公司支付最低保费¥80万,获得最高赔偿限额¥4000万;JS银行根据最高赔偿限额给予BX公司“信保融资”额度¥3600万,只要BX公司实现赊销并将赊销应收款在中国信保申报投保后,即向BX公司发放贷款。
5月26日,BX公司与中国信保签订保单并预缴保费,与JS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三方签订“保单赔款转让协议”,“信保融资”启动。
自2009年5月26日至2010年5月25日全年投保和融资情况:
申请贷款手续上,BX公司在向其移动运营商客户发货安装,将形成的应收帐款向中国信保投保申报,取得中国信保《承保通知书》(毋需客户盖章确认债务),再将相应(90%)的赔款权益转让给JS银行,JS银行按赔款权益一定比例(通常为90%)将融资贷款发放给BX公司使用,贷款使用期限与应收账款账期匹配,一般地,贷款期限还可在应收账款到期后给予30~60天延展。
计算融资成本上,保险公司按照投保的发票金额收取保费,银行按照贷款金额和匹配的基准利率(如180天贷款基准利率为4.86%)或上浮10%计收利息。BX公司支付保费为¥80万,支付利息约为¥307.5万,获得180天贷款约¥1.26亿,折合(年化)融资成本为6.124%/年。BX公司按中关村信保融资试点补贴办法,向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申请保费补贴¥30万和利息补贴¥40万,扣除两项补贴后(年化)融资成本为5.018%。
三、案例总结
根据BX公司参加中关村信保融资试点工作一年来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和启示:
1.“信保融资”不但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加速资金周转,而且通过保险公司的承保,避免了“银行找客户盖章确认债务”影响客户关系的难题,降低了银行放贷门槛。从而对于在银行无授信记录的企业来说,是“第一选择”,对于缺乏无抵质押的企业来说,是“最后选择”,对于那些随业务增长而资金缺口和应收账款同时增长的企业来说,“信保融资”更是能够满足资金缺口同时减少应收帐款的“最好选择”。
2.“信保融资”办理手续看似繁琐,实际上分为“构建框架”和“实际申报”两个阶段。“构建框架”就是指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洽商保单和借款合同,最终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安排好三方的权利义务。“实际申报”是企业在赊销形成应收款后,尽快向保险公司投保申报,将保险公司承保确认通知银行,银行按照事前约定放贷。
3.“信保融资”实际利用的是客户信用,尤其适合做为大型企业供应商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习惯性拖欠其实质就是占压中小供应商的资金。中小供应商往往通过提高价格或扩大销售量获得补偿,但其后果就是应收帐款和资金缺口同时增加。“信保融资”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正常情况下,货款到期客户按期支付货款,则其中81%偿还银行贷款,19%自用;如果发生拖欠,货款到期时银行还能给予30~60天贷款宽限,也可同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理赔90%货款直接支付给融资银行,融资银行划扣81%,后9%留企业自用。
4.“信保融资”融资成本看似较高,但毋需抵质押物,若领取中关村补贴,实际融资成本较低。信保融资除了支付银行贷款利率外,还要投保信用保险,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融资成本额外增加一块。但实际上,“信保融资”是种“信用”贷款,毋需额外提供抵质押物,为企业节省相应成本。从上述案例的实际结算结果来看,也并非很高;若领取中关村信保融资试点补贴的话,最终融资成本还是比较划算的。
中关村信保融资试点,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是中关村园区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最优选择。
免责说明
1. 为便于企业了解和加入“中关村信保融资试点工作”,从企业融资角度,依据实际案例,做以上介绍,客户信息及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2. 本文部分引用《融资岔路口》载于《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8月4日期,在此以示感谢。
3. 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第四营业部 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