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信息共享 > 民资“泄洪” 中国经济有望百花齐放

资讯

民资“泄洪” 中国经济有望百花齐放
作者姓名:创盟 | 2010-05-18 09:26:23
分类:创盟 信息共享
分享:

   资本的“幸福”突如其来。

  5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摆在民营资本面前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根据《意见》,以往对民间资本设限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领域等,将对民间资本开放。


  毫无疑问,《意见》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因为民资借此获得了堪与国资比肩的“国民待遇“,更重要的是,这将正式揭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幕。

  因为,以往在公共服务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鲜有民资的身影,国资基本上处于这些领域的垄断地位,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这无疑不利于这些经济支柱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进而增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的机会成本。

  也因为,在目前政府出重拳调控楼市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或会缺失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强劲支撑,此时政府出台措施鼓励民资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以防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从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这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更因为,在此前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民资大量积聚在楼市、股市和部分投资品市场,助推资金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当泡沫愈来愈大之时,所谓的“赚钱效应”会吸引更多的民资投入其中,使得实体经济领域成为被民资遗忘的角落。可怕的是,泡沫与资金互动式的“恶性循环”,几乎是全球历次大的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在4月16日房贷新政出台后,楼市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向下深幅调整,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客的观望气氛非常浓厚。除了楼市投机资金抱有侥幸心理外,资金缺乏楼市、股市之外的投资渠道,也是目前房价并未明显下跌的重要原因。

  而政府本次对民资投资领域的“开闸”,有望引导积聚在楼市的庞大资金真正“泄洪”。当民资觉得“广大天地任驰骋”后,楼市将不再是他们“最后坚守的阵地”。

  随着《意见》的正式实施,靠食利为生的民间借贷资金的规模将日益萎缩,因为有更适合的行业或领域在等待着这些资金进入,如金融业。

  民资“泄洪”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和发展后劲将不断增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自由化格局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