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招商银行在2008年10月8日召开其纽约分行的开幕典礼时,华尔街的投行雷曼兄弟正在垮台的痛苦中挣扎,全球金融风**因此而愈演愈烈。在风**眼的中心目睹了这一危机的发展,以及经历了去年中国银行业一轮高额贷款的发放,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与沃顿知识在线分享了他对中国高速发展的金融服务业的看法。
于1999年加入当时还羽翼未丰的招商银行的马蔚华在中国享有魅力型企业领导人的声誉。他在采访中还谈到了领导企业的动力。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访谈内容。
沃顿知识在线:考虑到去年中国银行业高达10万亿元的巨额贷款,您认为今年银行业的坏帐率是否会增加?
马蔚华:去年10万亿的贷款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中形成的:因为中国要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加大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的力度,是走出危机,重振信心的需要。当然在这么天量的贷款投放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的银行业在信息管理水平,项目的评估和各种保障方面还是有一些差距,因此人们对10万亿贷款风险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这10万亿里面,政府平台,房地产贷款,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方面的贷款风险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我认为,2010年大规模地爆发不良资产是没有可能的。原因有几个。首先,这些贷款大多数都是二到三年以后到期的。其次,中国经济有非常大的潜力。中国经济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保持8%的增长速度是没有问题的;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仍然是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地方;加上中国的消费、信贷观念的变革,将会使得中国的不良资产在未来的逐渐**露被这些发展的大趋势动态地吸收。所以我认为会出现一些损失,但是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是没有可能的。
沃顿知识在线:您在去年出了一本书叫《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之旅》,您是为何会决定写这样一本书的?
马蔚华:我本来要写《叩开华尔街之门》,因为在这5年多的时间中,华尔街的确经历了不少坎坷。我亲身和监管**,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打交道,也和相关人士建立了不少友情,包括美国现任财政部部长盖特纳。
后来改为现在这本书的主题,是因为我在招行纽约分行亲身经历了这场危机:纽约分行开业的第一天,正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夜。我在参加纽约分行开业盛典之日,正是华尔街最艰难的十天的开始。当时我和华尔街的这些老朋友交流的时候必然会谈到这场危机。在一场大危机到来时,每个人都有他对事态的反应、判断、分析和预测。在事隔半年多以后,重新回顾这种人生百态是很有意思的。另外,这场危机也是重大转折的开始,因为危机使很多制度改革成为现实,危机也改变了很多人与很多企业的命运。危机也给中国很大的启发:要不是危机,中国也不会感受到改变经济结构的迫切需求。考虑到这些,我觉得写一本书还是挺有意义的。
沃顿知识在线:这场危机对招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马蔚华:对这场危机的理解使得我们招商银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吸收经验教训,更成熟、更加稳健地发展。
沃顿知识在线:招商银行在2008年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并在当年秋天成立纽约分行。您对招行未来的全球化举措有何预期?
马蔚华: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挑战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我们最近的这次管理战略的转型,主要是提高未来我们利用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能力。我觉得我们虽然得了很多第一,但是管理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的地方,特别是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我到基层去,员工的干劲都很高,一提到发展,就要规模翻番。他不知道发展规模必须要有资本,而资本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沃顿知识在线:很多媒体对您的领导风格和魅力多有褒奖,您如何看待您的领导力风格?
马蔚华:我觉得媒体对我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我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官员……我过去当过很长时间的官员,但是自从我到招行以后,就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看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就是用你的权力去管理好你的企业,宣传你的企业。也就是说,做一个银行行长应该做的事。
另外,有两个因素,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断激励我,推动我专注于我的工作。一个是责任,职业道德也是负责任。作为一个银行行长,管理上万亿的资产,很多客户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你,同时你有几万名员工,他们都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你,你必须对这个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不敢怠慢。另外一个是我对事业的兴趣,如果光是考虑到责任,我可能会逃避。但是我非常有兴趣做这件事,和我们的员工一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对我也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变革。能够把我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大家一起投入到这场变革,而且能看见它的成果,这是件很愉快的事。用我自己的话说,和一帮很愉快的人,做一件很愉快的事,这叫幸福。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情况,可能是媒体都比较感兴趣,对我有好感的原因吧……同时,我比较坦诚,实事求是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沃顿知识在线:人力资源问题对于中国的银行是一个重大挑战,因为银行业发展迅猛,但是人力资源库仍然相对较小。您对人才问题如何看待?
马蔚华:这确实是一大矛盾。招商银行的总资产从1亿元发展到2万亿,业务规模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现在业务的品种越来越多,复杂性也越来越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引进各种人才,包括一些高管。而中国银行业的历程很短,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不过30年,所以从整个社会来讲,人才的供需是非常矛盾的。
我们对于人力资源问题采取了这样的举措:第一是,对于高端管理人员兼专家队伍,我们从境外引进了不少人才,特别是在信用卡和私人银行这两个领域,主要是从亚洲的**、香港和新加坡引进高管人才。我之所以选**的人员,是因为他们经历了银行业变革的历程,不会走弯路;另外他们都受过西方教育,有创新思维;**又在日本统治下那么多年,许多公司使用日本的精细管理方法;特别是他们都认同中国文化,所以和他们的交流比较顺畅。
其次,我们每年还在中国的几大名校和国外的名校招收五期管理培训生,把这些管理培训生先放到基层得到锻炼,让他们适应最基层的业务。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对他们进行强化的专业培训。经过两年,他们都应该走上了自己的岗位,将来是招行非常可观的一批骨干力量。
第三,我们对一些原来的老员工不断地培训。我们有招银大学,同时也通过境内外的一些学校,包括新加坡的南洋商业学院、南洋大学还有英国的剑桥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等等培养这些业务骨干。所以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策略有三种:引进、培养和再教育。
当然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留住人才,除了科学的薪酬制度以外,还有能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员工还是挺认同招行文化的,他们非常忠于招行、热爱招行,执行力也非常强,这也是招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我们的人员流失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即使流失也是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的人才被挖是因为他们好,但一个好的企业是挖不垮的。
沃顿知识在线: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您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捕捉最新动态?
马蔚华:如果你要想承担一把手的责任,你就要不断学习。学习有很多方式,比如说聊天和谈话也是一种学习。你当行长并不是因为你官大,而是你知道的要尽量比别人多一点,包括年轻人。你要尽量熟悉年轻人的网络语言和花边新闻,这是工作的需要。
另外,客户有各种各样的,因此你对各行各业的时髦风尚也要了解。比如说,在私人银行领域,你需要把这些有钱人培养成客户,所以你要懂得他们的品位,包括他们的吃穿住行的倾向和艺术鉴赏品味。比如说,你是个演员,我要是不知道你哪部电影拍的最好,你可能就不大高兴。你需要对各种信息和知识日积月累。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没有集中到一所学校学习的机会,只能靠平时日积月累,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家离办公室很近,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晚上11:30从办公室回家后就会看会书,再上一个小时的新浪网,正统新闻,花边新闻都看。如果员工知道你跟他们有共同语言,他们就会感觉你跟他们很亲近。另外,我在国内20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在哈佛、剑桥和哥伦比亚大学都讲过课,这些都是学习机会,因为我不仅要努力做课前准备,还可以和**互动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沃顿知识在线:往前看,您认为中国银行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马蔚华:中国的银行业虽然现在名列前茅,受最近金融危机波及的也很少,但不能因为竞争对手的失误就认为中国银行业很强大。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国内银行最薄弱的问题是管理,而管理的提升需要经营观念的转变。
中国的银行动不动就拼命贷款,这种模式已经很难维持了。重点是如何经营好客户,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直面资本脱媒和技术脱媒的挑战。银行必须找到自己新的成长点,我想这就是财富管理。客户需要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只要你的管理水平提升了,只要你能够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思想,我觉得你就能把握大势。中国银行业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转变经营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如果观念不解放,不扭转,不变革,你的产品和服务就会落后。
沃顿知识在线:您认为今年央行是否会加息?此举将会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
马蔚华:中国政府确实面临两个预期,一个是加息的预期,另一个是升值的趋势,这是摆在监管**面前的重大课题。去年各国应对危机大多采取了巨额投资,再加上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需要投入很多基础货币,导致流动性增强。目前宽松的流动性虽然没有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但会带来一些资产泡沫。中国的房价之所以持高不下,也未见得都是投资投机,而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强。一般的小职员夫妻有钱不得不赶紧买房子,否则他将来可能会买不起房子,这样就会推动中国的房价上涨。而房价的过快上涨会引发很多矛盾,不仅导致金融资产的风险越来越多,而且会造成社会的政治矛盾,因为你剥夺了一半人住房的权利。政府会想办法把房价调下来,但是又不希望一下子把房价调得很低,因为房价快速下跌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等等。调控的目的可能是希望房价在某一个水平上小幅地波动。
但是房价背后还有一个货币现象:流动性过剩。要解决货币现象,就是要收紧流动,提高利率。但是提高利率会对经济复苏带来影响。因此监管**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权衡,做出一个最优选择。但是我认为利率将会有所提高。
然后又涉及到人民币升值。货币升值确实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到目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关系到中国汇率的改革,也是政府的一种选择。现在我们面临的选择是先升值呢,还是先提高利率?如果你先提高利率,可能有更多的热钱涌进来,预期人民币升值。如果你先升值呢,小幅升值会引起更大的预期。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但是我认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会做出一个科学的选择。
沃顿知识在线:您对最近美国证监会起诉高盛的事件如何看待?
马蔚华:高盛事件**露了华尔街的道德品质问题。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背后有监管的失当,有创新的过度,但很重要的一点,是道德品质的问题。希望更多的此类事件能够被公布于众。这些事件的**露可以使大家头脑更加清醒,更清楚地认清资本市场的规律。这件事不会影响金融创新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