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信息共享 > 张曙光:汇率改革的对策

资讯

张曙光:汇率改革的对策
作者姓名:创盟 | 2010-04-27 09:35:59
分类:创盟 信息共享
分享:

   做活机制重于汇价调整,脱钩换锚,扩大浮动幅度,此乃解决之道

  如何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调整?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汇率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形成机制,二是汇价水平。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固定汇率体制下,汇价水平的变动只能通过行政调整(调价)的办法,行政调整既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走走停停,既可以大步走,也可以小步走,且各有利弊;现实情况表明,行政调整往往停得多走得少,错失良机。
  在浮动汇率体制下,不论有完全浮动,还是管理浮动,都意味着或者包含着汇价的调整,而且在管理浮动下,还可以与行政调整结合起来其关键在于浮动幅度。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做活机制重于调整水平。其原因在于,一是均衡汇率究竟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楚,难怪人们对升(贬)值的幅度存在如此大的分歧。虽然有一些均衡汇率的计量模型和测算办法,其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意义,实践中按照计算的均衡汇率进行决策和操作的很少,成功的更少。
  二是既然汇率是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互动、试错的综合结果,那么,行政控制和调整只能是次要的选择,虽然它在过去是我们曾经使用过的主要方法,也起过重要的作用,今后也不能完全弃之不用,但实际上,行政操作的失败比成功更多、更大、更严重,1998-2005、2008-2010两个时期固定盯住美元,就是最好的证明,以至酿成今天的结果。在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年代,而且行政调整的成本、难度和失误也越来越多。
  三是改革和放活汇率形成机制,必然会带来汇价变动,这种变动才能反映经济情况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虽然在改革初期可能出现某些异常,千万不可惊惶失措,反应过度,紧急刹车,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会趋于正常。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下,这才是应当坚持的方向,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要关头,这才是大局。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改革和放活汇率形成机制,在一定的时期内必然会引致汇率升值。这是必要的,也是件好事情。
  因此,改革的方式不是一步走向浮动汇率制度,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利益,真正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首先是脱钩换锚,重新回到一篮子货币,并且考虑贸易权重调整。
  其次是加大浮动幅度,比如可先将对美元波动幅度扩大3-5倍,从现在的0.5‰扩大到1.5-2.5%,同时可以继续实行美元升值时人民币也升值,美元贬值时人民币不动的办法。这也就把管理浮动和调整水平的操作结合了起来。
  再次是进一步放松某些资本项目管制,扩大个人和企业的对外投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政府单纯采取调整汇价水平的办法。不过,如果要这样做,不妨幅度大一点,不要像2005年那样过于谨慎。
  (张曙光为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此文另一作者张弛,就职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