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间“打电话”激活庞大产业链 物联网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日前,北京市科委与中关村管委会共同举行了“推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签约仪式,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威讯紫晶”)的“无线传感网”等六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落户北京。
物联领域的“中国移动”
什么是无线传感网络?就是让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比如家电、办公用品等物品之间或物品与人之间,相互“打电话”交流信息,这个“电话”甚至可以是长途。
“电话”怎么打?威讯紫晶总经理赵振丰这样解释:比如房间里的烟感器,通过烟雾感觉房间起火了,就马上“打电话”发出通知,让插线板断开电源,让洗衣机、热水器暂停使用,让家里所有能灭火的装置工作实施救火,通知相关人员和管理部门等等。整个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主人发出指令。
烟感器与洗衣机间通话的“电话机”是烟感器中的特殊芯片,他们的通信网络叫做无线通信网络。而我们把烟感器和洗衣机等众多物品间的互相通话,叫做“物联”,这种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就叫物联网。
如果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的“电话机”,一些神奇的效果就发生了,可以通过中心信息库清晰的找到每个物品的位置和各种信息,可以精确到每个房间。如果想找某人的手机充电器,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查询的结果是某大楼402房间的空调反应说,下午四点时“见过”那台充电器,509的某个台灯说下午五点后充电器就一直在509房间……
当然,要想把所有的物品都联合起来,进行智能化管理,就要拥有适合它们的“电话机”和“通信网络”。威讯紫晶公司通过6年努力,目前已经完成了短程无线芯片技术和网络传输协议的开发,相当于已经拥有了物联过程中的话机生产技术和“移动运营”技术。
赵振丰说,为了保障在不同的物品间实现信息传递,“网络传输协议”是技术上最难的地方。就如同一个人要懂不同语言,在多种语言的复杂环境中不断翻译,传递每个物品“都听得懂”的信息。据了解,目前威讯紫晶在网络传输方面,已经取得了多个国际标准,解决了物品沟通的语言障碍问题。
典型应用业已成型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其商业价值不可估量,赵振丰说,“仅给物品装上手机,就有上亿元的通信市场规模。”
从整个产业来看,给每个东西都安装个“手机”需要众多物品生产商的参与,会涉及到应用平台的搭建、设备信息分类汇总等,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
庞大的产业链也将催生不同的商业模式。“目前纵向互联做得比较好,所有家电可以联在一起,但广度上做不到,只有所有物品都联网了才能实现无线传感互联。”赵振丰说,物联网的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与人”互联,比如,家里电话坏了,电话机就能主动发出信息通知主人。第二阶段是“物与物”互联,前文提到的烟感器“通知”其他物品断电灭火,属于物联网的第二发展阶段。而目前,物联网发展尚处于第一阶段。
赵振丰说,目前,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典型应用,如楼宇温湿度环境监控、地块非常规安全设备隐秘性报警等已经成型。同时,拥有50万用户的中国移动加入物联网联盟,也有力助推了物联网向第一发展阶段的迈进。由于产业链条长,覆盖广,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在中国全面发展起来“预计需要10-15年时间”。 中国有机会在新的世界信息产业的浪潮??“物联网”中实现真正的世界领先。
相关链接:
创盟会员企业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位于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内,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中国无线个域网标准制定工作和IEEE802.15.4国际标准、IP 核,芯片和软件研发。公司提供基于IEEE802.15.4-2006和中国国家WPAN无线个域网标准的WPAN收发机IP核、介质层固件/软件包、系统开发/测试工具和WPAN ASIC/SoC设计。 并且积极与北京著名高校、国际大企业、政府部分等合作建立了一体化的科研体制,成为一个IEEE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无线个域网络标准的贡献者,公司研发的IP系统迅速获得全球客户,企业本身也被评为2005年度北京市自主创新试点企业。威讯紫晶拥有一支以归国留学生为骨干的优秀研发和管理团队,公司现有30名全职、兼职工程师,在ASIC、硬件和固件/软件开发方面,他们具备丰富的IC设计,无线网络产品与应用方案开发和市场运作经验。